【新來的鄰居】孩子之間
最近社區搬來了一戶印度鄰居,剛好他們家旁邊是一塊車比較少的空地,孩子們都喜歡聚集在空地上玩。第一次見到他們家的五歲男孩,他就滔滔不絕一直跟我聊天,非常渴望跟我家的姊姊和弟弟玩。由於姊姊比較慢熱,所以好幾次都沒有跟男孩玩,一直拉著我跟她到旁邊玩,我也跟她說沒關係,等她準備好再加入他們。弟弟倒是一點也不怕生,即使男孩踢球踢得很用力、腳踏車騎得超快,他絲毫不畏懼,一直很主動的找男孩玩。今天,姊姊終於完全放開心房,加入他們一起玩得不亦樂乎,要回家了還意猶未盡。我忍不住幫他們照了張照片,覺得好美。
記得第一次帶孩子跟男孩玩,他的爸爸和爺爺在一旁非常的緊張,深怕他太粗魯弄傷弟弟,於是一直在旁喊叫提醒他,每次弟弟一跌倒,爺爺都衝得比我快,想去扶起弟弟(我通常都是叫小孩自己站起來😳)。他們的對話大概是這樣的:
爺爺:Slow! Slow! Baby! Baby!
爸爸:No! No! You kicked too high. You gonna hit baby!
男孩:But...I..
爸爸:No! Don't kick it that way!
男孩:But that's how we play soccer. That's how we play! (此時弟弟過去想拿走男孩手中的球)
爸爸:Give it to Curtis. Give it to him.
男孩:No~this is my ball.
爸爸:You have to share.
男孩:Fine! I don't want to play. (丟下球走掉)
我觀察到男孩眼裡一開始興奮的火光,因為大人的負向語言而漸漸黯淡。我在旁邊其實很感謝新鄰居這麼替我們著想(他們真的是很好的鄰居),我感受到這位爸爸真的很愛男孩,很想要他成為一個替人著想的孩子,但同時也心疼男孩一百遍。不過我也不好干涉他們的對話🤐,只好在旁邊深呼吸。這短短的對話裡,有幾個值得思考的地方。
1️⃣負向語言:好多語句的開頭都是No,然後後面接著否定句、命令句。
如果將負向語言轉變成正向語言,先同理孩子真的很想要按照平常的方式踢球,然後解釋一下有年齡較小的孩子,所以輕輕的踢球能確保年幼的孩子不受傷。如此一來,孩子的感受應該會非常的不一樣。
2️⃣大的要讓小的:沒有合理的原因,就是要把球讓給小弟弟。
其實大的不需要讓小的,孩子的物品就是屬於他自己,要不要給別人也應該由他決定。他有權利拒絕,也有權利同意。
3️⃣強迫分享:當孩子不想分享的時候,強迫孩子分享。
蒙特梭利一直都不主張成人叫小孩要分享,因為分享是發自於內心主動的給予才叫分享,他們也需要透過觀察其他人的行為,來慢慢學到「分享」這件事。我們更多會使用「輪流」、「借」來代替分享兩個字,因為輪流和借,表示物品還會回到孩子手上的,並不是分享出去了,好像就永遠失去了。
在那之後,每當他們一起玩的時候,有適當的機會我就會跟男孩說:「你踢足球真的踢得很高、很遠,你一定做了很多的練習吧!」然後他就會眼裡發光,跟我說:「Yes! I'm very good at soccer! I'm a big kid!」。一起玩了幾次後,男孩對於弟弟的動作越來越溫柔,看到弟弟哭的時候,也會主動把球給弟弟,孩子的心是柔軟的,也懂得疼愛比自己更小的孩子。其實我本來心裡的盤算是,等到他踢球真的打到弟弟,弟弟哭的時候,讓他看到自然的後果,因而習得要輕輕踢球,但是被他的爸爸攔截了😆。
還有,今天很熱,傍晚的時候開始有點轉涼,男孩的阿嬤拿出羽絨衣要叫他穿,但是因為孩子們一直跑來跑去滿身大汗,我就跟阿嬤說,我們很冷我們需要穿外套,但是他們一直在跑其實很熱,阿嬤笑了笑說:「對他們一直在跑」,然後把外套放回去。原來有一種冷是阿嬤覺得你冷,沒有國界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正向教養輕鬆聊Clubhouse ,本週邀請到詹宇夫妻,一起來聊聊在家蒙特梭利。
台灣時間 :6/3 下午1:00
美西時間:6/2晚上10:00
https://www.clubhouse.com/event/m2oDLvb6
#人際關係
#人際互動
#朋友